您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动态 - 详情

315调查 | 防疫用品制假售假严重 监管部门该出手了!

发布时间:2020年03月16日     作者:本站编辑     来源:本站原创     浏览次数:

今年的3·15有些特别,疫情是它不可擦掉的背景与底色。据有关大数据资料显示显示,近一个月来,维权相关内容的热度环比上涨110%,而防疫用品成为投诉焦点,占比35%,其中收到投诉最多的口罩,比如,口罩质量差、预约口罩付款不发货等。除此之外,与出行退票相关的投诉也占比19%。


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介绍,目前,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专项行动中,共查获问题口罩8066万只,查获其他问题防护用品比如消毒水等37万件,累计查办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2.7万件。


疫情爆发后,原本不受关注的防疫物资一夜之间成为“刚需”,口罩更成为绝对的“硬通货”。商机之下,制造和售卖假劣口罩的,不在少数,辨别真假口罩成了消费者的必修课。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过程中共发现四类问题:生产出来的口罩不符合国家标准;制售无生产日期、无厂名厂址、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的“三无”口罩;弄虚作假,制造一些贴有虚假口罩生产日期的“早产”口罩;冒用其他企业厂名厂址、注册商标进行销售的。


在本次疫情中,企业的社会责任最基本的就是诚信,诚信地面对产业链、诚信地面对消费者,这也是良性商业环境所要求的契约精神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,各种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领域等经济形态的出现,模糊了各市场主体的行为边界,给传统行政监管带来了挑战,传统意义上的专项巡查、重点检查等监管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实际需要,公共监管方式亟待创新。


在大数据的支持下, 结合公共信用监管进行协同推进,是新时代下提升行政监管效率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尝试,有助于明确政府在信用监管中的角色定位、监管程序和措施,以及可突破的方向,重构政府和市场关系和作用发挥模式,推动社会治理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深化。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,信用建设打破了信息孤岛和部门藩篱,整合了政府部门之间、政府与社会之间以及各社会单元之间的信息和资源,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。信用体系的持续完善,有助于更好解决老百姓“办事难、办事慢、办事繁”的问题,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新支柱、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新抓手。


面对当前疫情的特殊时期,要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,对在特殊时期存在严重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,依法依规实施行政性、行业性、市场性、社会性惩戒措施,并按规定上传至全国和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,向社会公布并依法采取约束和惩戒措施。目前,国内领先的信用科技服务商----西部资信承建运营的国家级中国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,针对此次疫情期间捐赠企业,均将其纳入“诚信名录”;针对囤积居奇、哄抬物价、坐地起价等商家,其行为也将被纳入平台“失信名录”。“诚信名录”与“失信名录”的建立,将成为未来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。 


疫情期间,西部资信将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高精尖科技,打破政企银之间信息壁垒,完善金融信用,提供多层次、专业化的信用产品及服务,推动全行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与信用成果共享共用,赋能信用体系及信用社会建设,为科技抗疫贡献“信用力量”。


上一篇: 疫情防控期间,国家及陕西省相关政策要点... 下一篇: #315专题#关于企业信用报告那些事儿